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聯合開發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干法凝膠紡絲工藝形成工業化成套技術,獲得了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已經在儀征化纖建成了1300噸/年工業化生產能力。
性能優越成為第三代超高強度纖維
南化公司研究院院長儲政博士介紹,區別于普通聚乙烯的低分子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數以百萬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支撐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新材料之一,與碳纖維、芳綸并稱為三大最典型的高性能化的高科技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因其強度高、模量高、質量輕,在現代戰爭和航空航天及防御裝備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粗細相同的情況下,它能承受的最大質量是鋼絲繩的 8~10 倍,這種纖維的強度比鋼高15 倍,其強度比芳綸高 40%,被稱為當今世界上強度最高的纖維,它也成為繼碳纖維、芳綸纖維之后的第三代超高強度纖維。
該纖維還具有較好的耐磨、耐沖擊、耐水、耐腐蝕、耐光、耐磨等優良性能,它可直接制成繩索、纜繩、漁網和各種織物。同時,還廣泛應用于通訊、醫療、體育器材、建筑和海洋漁業等領域。
據了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具有非同一般的高強“性格”,如果用一把不銹鋼剪刀剪這種聚乙烯纖維,在連續剪一分鐘后刀口就會鈍化。因此,國際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品還主要應用于國防軍需、安全防護等領域,比如防彈衣、防刺衣、防切割服裝面料、防切割手套等。目前,我國自主生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已經成功應用到軍警用防彈衣、防彈頭盔和防彈板等領域,在安全防護行業發揮了巨大價值。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具有眾多的優異特性,目前屬世界范圍內的稀缺物資,業內人士估計世界年需求量約5萬噸,其中美國需求量占 70%,但目前全世界年產量僅 2 萬噸左右,供需缺口很大,國內外專家預測未來5年內世界高強度纖維的市場年需求量將達 6 萬噸左右,市場潛力巨大。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國內對高強度纖維的需求量在1萬噸左右。
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有兩種工藝技術路線,一條是以高揮發性溶劑(十氫萘)干法凝膠紡絲工藝路線,簡稱干法路線;一條是以低揮發性溶劑(礦物油、白油等)濕法凝膠紡絲工藝路線,簡稱濕法路線。干法紡絲工藝生產的高強度纖維中溶劑含量少,強力高,抗蠕變性能好,多用于高端產品。與濕法工藝相比,干法紡絲工藝具有流程短、生產工藝環保、產品綜合性能指標高等特點,該項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所壟斷。“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暴利時代已經過去,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將是各企業考慮的重點,也是技術發展的重點,規模化將成為發展趨勢。”楊勇指出,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工業生產,且實現了滿負荷生產,年產量居國內第一。而且在今年二季度,公司成功開發出了50D-300D系列的細旦產品,該系列產品屬于高附加值產品,主要用于生產高端的釣魚線,日前該系列產品已經走向市場,受到了用戶的好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護用品、家庭逃生裝備、拖繩、漁具等產品將逐漸進入百姓家庭,細旦化是開發這些產品的關鍵。產品細旦化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強度和模量,有利于提高產品的舒適性,將是今后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進的新方向。”楊勇說,此外,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屬高能耗產品,隨著產能的提高,能耗將成為突出問題。而儀化干法技術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工藝生產路線,已經實現千噸級的生產規模,裝置成本進一步降低,有效推動了國內高性能聚乙烯纖維產業化進程,并進一步促進了國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技術和產品檔次的提升。